东胜区司法局以化解土地纠纷为抓手 走出调解为民新一步

发布日期:2024-12-27 10:30 来源:

  为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基层实践,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依法解决,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东胜区司法局成立“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土地纠纷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土调委),将纠纷化解在基层。

  一是强化组织机构。土调委由东胜区司法局、鄂尔多斯市自然资源局东胜区分局、东胜区农牧局、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局东胜区分局、东胜区民政局及东胜区人民调解协会联合成立,制定了《工作职能职责及工作纪律》《办案流程》等多项规章制度,形成由11名“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知识分子、老政法干警”)调解员和4名调解经验丰富的专职调解员组成专业调解团队,确保调委会规范运行。

  二是做足调前准备。为确保调解的顺利开展,土调委从找准症结和做通思想工作两个方面下功夫。为做好案情了解的“大文章”,土调委通过案情分析、专家论证等形式,全力寻找引发矛盾纠纷的症结。为更好地与当事人思想同频,土调委坚持走群众路线,打好“感情牌”,用情说服百姓。对有抵触情绪的当事人,请他们的亲朋好友和当地德高望重的人给他们做思想工作,并把和睦相处、互谅互让的理念“种进”他们的内心,为调解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是多元化解矛盾。针对农村地区土地纠纷的规律和特点,土调委巧用“土办法”讲清“土道理”。在查找证据上下大力气,打好纠纷化解“法治牌”,推动纠纷化解在法治化轨道上良性运行。例如在化解泊尔江海子镇宗兑村四社与五社的地界纠纷时,既没有历史地界资料可查,没有人证可询。想要重新划界以定纷止争,必须有有力的证据作支撑,必须做到依法调解,否则难以服众。基于这一思路,“土地医生”打响了寻找证据的“攻坚战”。他们利用敏锐的洞察力,在与群众交谈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和线索,并“循线追踪”,调查走访了三四十位与信息线索关联的当事人,多次深入水利、农牧等部门核实相关事实,为边界重新划分找到了大量的佐证资料。有了相关佐证资料的支撑,“土地医生”又在“联”字上发力,与泊尔江海子镇政府、宗兑村委会形成合力,通过多元化解纠纷的方式分头做两社群众的思想工作,并邀请专业的测绘公司对土地边界进行了打点划分,避免以山为界、以沟为界等传统方法划界后因地貌变化无从查找的现象出现。划清边界后,“土地医生”用插旗公示的土办法向两社群众公布地界,群众均表示认可和满意。至此,近50年的地界纠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土调委成立以来共排查预警纠纷75件、深入实地勘察200余次、调查走访群众700余次、开展土地纠纷法律宣传18次。受理土地纠纷14件,调解成功5件(其中40年以上纠纷1件;20年以上纠纷2件;20年以下纠纷1件;市长热线交办1件),纠纷涉及土地面积3000余亩。下一步,土调委将持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提升调解成功率,在深入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上持续用心用力。( 撰稿人:东胜区司法局王媛)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