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起乡村振兴的人才力量

发布日期:2021-08-09 15:50 来源:大国人才

聚力顶层设计-----农业农村人才工作实现统筹推进
   我国农业农村人才工作起步相对较晚、基础薄弱。1999年3月原人事部与农业农村部出台的《关于加速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加强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内容显示,彼时的农业农村人才工作尚需 “各级人事、农业等部门主动争取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和支持”,地方党委政府对农业农村人才工作的态度相对被动。进入21世纪,随着人才工作战略地位的提升,国家对农业农村人才工作也给予了同样的重视,态度由上世纪末短暂的“被动”快速转变为主动出击,将农业农村人才视为强农根本。

     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后,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指导下,明确由农业农村部牵头开展农业农村人才工作。为此,农业农村部随后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部内各相关司局为成员单位。同时建立了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和协调解决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省(区、市)也逐一成立农业农村人才工作领导(协调)机构,地方政府则把农业农村人才发展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纳入农业农村工作成效考核范围。

     经过多年发展,到2020年底,我国初步形成了组织部门指导、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全系统协调联动、社会力量广泛支持的上下协调、齐抓共管的农业农村人才工作格局。推动形成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夯实了现代农业建设的人才基础。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历年都把农业农村人才工作列为重要的工作内容,纳入当年工作要点,积极予以推动。农业农村部每年也会召开农业农村人才工作座谈会,下发《人才工作要点》,切实加强对地方工作的宏观指导和协调。

     在党管人才的强大合力下,农业农村部开展了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初步摸清了农业农村人才的底数,并印发了《“十一五”农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2006—2010年)》;2007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见》。201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印发,明确将农村实用人才列为重点建设的人才队伍之一。2011年,中组部、农业农村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这是国家针对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出台的首个专项规划,是我国农业农村人才工作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对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系统谋划。2021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就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提出更加具体的建设乡村人才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我国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初步完成。


激励“高精尖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全面发展

   农业科研领军人才是农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迫切要求,带动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全面发展,《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启动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作为子计划,由农业农村部组织实施,于2011—2015年评选产生了300名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和300个创新团队。入选的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中央财政连续5年每年给予20万元经费支持。虽然资金量不大,但充分发挥了人才“孵化器”的功能,也带动了各单位对杰出人才的政策、经费支持,汇聚科技资源效果显著。比如,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将入选的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直接纳入攀峰团队培养计划,每年给予60万团队建设经费。截至2020年底,300名农业科研杰出人才主持国家级重点项目500多项,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00多项,累计有13名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当选两院院士,建立起拥有6000多名专家学者、学科专业布局合理、整体素质能力较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高层次农业科研人才体系,农业战略科研力量不断增强。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2016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资助项目,“十三五”期间分两批遴选50名青年英才给予资助。该项目的实施,标志着农业科研人才培养支持体系基本建立,补齐了人才培养短板、优化了人才项目结构、完善了培养支持体系。

    同时,农业农村部指导中国农业科学院等部属科研院所实施科技创新工程、“5511”“十百千”等人才工程,大力选拔支持青年人才担任项目负责人、组建科研团队、承担重点课题,开通优秀青年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累计培养青年科研骨干1000余人,有利于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不断健全。

    农技推广人才是推广转化农业科技成果和开展生产服务的骨干力量。2013年,新修订《农业技术推广法》正式实施,根据中央部署要求,各地将农技推广机构列入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将农技人员工资纳入财政预算,落实工资倾斜和绩效工资政策,大多数地方实现了在岗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平均水平相衔接。2010年以来,农业农村部联合各部委先后组织实施了万名农技推广骨干培养计划、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农技推广服务特设岗位计划等人才建设项目,保障每年20余万基层农技人员接受1周以上的知识更新和业务培训。

    农业科研人员如何走出“象牙塔”?为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2007年底,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共同启动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打造全国农业科技资源整合大平台。作为一个创新型科研组织,其运行机制让农业科研人员的视野从实验室、实验田投向更广阔的大地,比如,不考核科研人员的论文数量、也不组织竞争性课题,而是根据各类农产品的生产需求组织联合攻关等。

    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培养了大批农业科研人才。截至2020年底,围绕50余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从全国800多个农业科研机构聘任了2600多名专家承担体系任务,体系队伍共有首席科学家50人、岗位科学家1424人、综合试验站站长1254人,建设了50多个研发中心、230多个功能研究室。全国28个省(区、市)建立了220余个地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形成了近6万人的区域核心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为加大农业科技人才激励力度,农业农村部设立中华农业英才奖,评选在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此外,通过院士推荐、“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推荐、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选拔等方式,大力促进领军人才涌现。

    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下,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在深化农业农村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评价、激励扶持、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出台了《关于深化农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一系列政策措施,广泛调动农村本土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积极引导各类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不断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


培育“领头雁”----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迅速壮大

   农村实用人才是农业农村人才的骨干力量,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究竟什么是农村实用人才?从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90年代各个时期的劳动人事政策中,一直没有明晰的界定。因而,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缺乏系统支撑手段,表现在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定位、范围、标准、分类、培养、使用、激励等环节无法形成较为规范的操作。直到2007年,《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见》出台,初步提出了农村实用人才的概念。2011年,《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中,明确了农村实用人才的概念并进行分类。农村实用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为农村经济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服务,做出贡献,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者。按照从业领域的不同,农村实用人才划分为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技能带动型和社会服务型共5种类型。

    认定工作是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对于解决“谁是农村实用人才”这个基本问题,增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针对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2013年,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 《农村实用人才认定试点工作方案》,在全国选择11 个省份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认定试点。2017年,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统筹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的通知》,将农村实用人才调整为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带动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类,同时将新型职业农民调整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三类;以精准培育为导向,以精细管理为手段,以政策扶持为保障,推进认定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建立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制度。

    着眼解决好“谁来种地养猪”“如何种好地养好猪”这个重大问题,我国构建了普及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学历教育“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把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2011年《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提出,在全国选建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遴选3万名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开展示范性培训。2012年《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民职业技能培训2500万人、农民创业培训25万人,培养具有中高等学历的高素质新型农民100万人。2017年,《“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计划,提高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增收致富的本领和示范带动能力。

    在政策环境的推动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蓬勃兴起。2006年,中组部、农业农村部启动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项目,每年依托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以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大学生村官、党员骨干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农村创业带头人等作为培训对象,采取“村庄是教室、村官是教师、现场是教材”的培训模式,组织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帮助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转变观念、拓展思路和提升能力。受示范培训工作的影响带动,各省纷纷扩大培训基地的规模,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都建立了培训基地,其中经评审认定为部级基地的达30个。同时各地也借鉴示范培训的模式,开展本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据测算,截至2020年底,该项目已累计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农村带头人15万余人,打造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一个响当当的品牌。此外,农业农村部与财政部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以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服务重大农业工程项目为导向,分类型分产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万名。

    为激发和吸引农村青年在农业农村创业兴业,农业农村部联合教育部、团中央启动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通过技能培训、创业指导、政策扶持、跟踪服务,每年培育现代青年农场主1万人。农业农村部还先后开展了“全国十佳农民”“农业科教兴村杰出带头人”“全国杰出农村实用人才” “全国十佳农技推广标兵”等遴选活动,有效激发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十三五”期间,农业农村部培育技能服务型农民180万人,中央财政累计投入91.9亿元培育超过400万各类型高素质农民。2010年全国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为1048.5万人,2020年底总量达到2254万人,其中高素质农民超过1700万人。以高素质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结构持续优化。截至2020年底,全国超过45%的高素质农民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上,约20%的高素质农民正在接受学历教育。近50%的高素质农民为新生力量,其中以进城务工返乡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为主体,人才队伍后备力量日益充足。近70%的高素质农民年龄在36—54岁之间。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水平不断提高,市场意识、科技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都在增强。

    技能水平明显提高。据统计,全国超过15%的高素质农民获得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超过10%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超过50%的高素质农民实现了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生产,并通过加入合作社或农业企业不断提升组织化程度。超过40%的高素质农民通过互联网购买农资或销售农产品,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

相关附件: